衢醫(yī)援滬醫(yī)療隊的力量與溫暖
文章來源:衢州日報 作者:趙凱怡 徐莉 袁佩 點擊數:2225 更新時間:2022-04-20
4月3日,四省邊際中心醫(yī)院(衢州市人民醫(yī)院)50名醫(yī)護人員接到上級主管部門指令后迅速集結,奔赴上海疫情防控前線。
為血透患者開展CRRT(連續(xù)性血液凈化治療)應急透析替代治療、在方艙醫(yī)院救治患者、在社區(qū)街道為居民采集核酸……他們用實際行動牢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屏障,彰顯37℃“最有溫度”的醫(yī)院形象。
“你們浙江的小姑娘真了不起,下次穿刺還找你!”
4月2日,衢州市人民醫(yī)院護士張金麗隨浙江省血透醫(yī)療隊先行抵達上海浦東醫(yī)院,為患者開展血透治療,又于近期轉戰(zhàn)上海市浦東新區(qū)曹路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開展CRRT治療。
5點半起床,6點從酒店出發(fā),7點到達醫(yī)院,穿戴好防護裝備進入病房,搬運上機物資,機器預充,終末消毒……連日來,這樣的工作流程,張金麗已爛熟于心。
CRRT治療不同于血透治療,對護士的專業(yè)技術要求相對更高,需要護士時刻警惕設備運轉,遇到凝血等突發(fā)狀況,能第一時間做出判斷并解決。此外,CRRT的機器設備較血透設備多出了4副管路,所需要的液體和排出的廢液也更多,特殊時期,這些都需要護士自己搬運。
“每位患者有8袋置換液,2升一袋,之后排出的廢液也都由我們統(tǒng)一搬運?!睆埥瘥惤榻B,醫(yī)院共有150多臺機器設備,主要接收浦東和浦西封控區(qū)的血透患者,“患者出來一趟很不容易,在他們耐受的前提下,我們安排患者透析5到6個小時,盡可能延長他們的透析時間?!?
張金麗工作十年,曾在ICU、血透室工作過,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,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患者穿刺卻還是頭一回。“前幾天上海最高溫度達33℃,我們換好防護服就全身濕透了,護目鏡上全是霧氣,加上戴著三層手套,有時候真的很難摸到患者的血管?!睆埥瘥愓f,在患者的理解與配合下,她為患者按摩血管,充分擴張,最終成功穿刺。
“真的不好意思,耽誤你們下班了?!?月14日,58歲的王阿姨比預計到院時間遲了近一個小時,她十分歉疚,但是張金麗毫不介意,依舊認真地為王阿姨穿刺,確保她盡快上機。
隨著機器的運作,管路中的液體流動了起來。王阿姨用濃濃的上??谝魹閺埥瘥慄c贊:“你們浙江的小姑娘真了不起,穿刺一點都不痛,下一次透析還找你。你們的到來,真的讓我們安心了很多?!?
“這是一位很樂觀的阿姨,已經透析了22年,再過半年就能等到腎源了?!边@份沉甸甸的肯定讓張金麗百感交集,她沒想到能得到這么高的評價,“醫(yī)患之間互相體諒、互相鼓勵,讓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,希望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努力,上海能早日戰(zhàn)勝疫情,期待重游繁華的上海!”
“醫(yī)生叔叔,我們可以當志愿者嗎?”
4月3日,衢州市人民醫(yī)院感染科醫(yī)生盧滔和隊友抵達上海臨港方艙醫(yī)院。作為衢州市援滬醫(yī)療隊隊長,盧滔前期參與了方艙醫(yī)院建設,開艙后又作為浙江省援滬醫(yī)療隊一隊專家組成員負責患者診治,同時擔任方艙臨時黨支部紀檢委員。
在支援上海前,盧滔支援過紹興,之后又在醫(yī)院留觀病房工作,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。方艙里收治的基本是輕癥患者或無癥狀感染者,實行六班倒,每人在艙內工作4小時,盧滔與隊友負責的轄區(qū)有616張床位。對他來說,工作不算太難,但十分瑣碎,“除了診治患者外,我還要組織開會布置院感防控,與隊員溝通交流心理狀況,聯系調配物資等。”連日來,盧滔一直處于連軸轉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作為一名醫(yī)護人員,安慰患者的負面情緒也是一項必備技能。上海市民陳女士4月7日一人進艙,每天都想著早點出艙,看著身邊的病友陸續(xù)康復離開,她的內心更加焦躁。
“阿姨,請安心在艙內治療,您恢復得越來越好了,我相信您馬上就可以出院了。”盧滔來到陳女士床邊,彎下腰耐心地安慰道,“只要符合出艙要求,我們第一時間安排您回家?!?月14日,陳女士成功出艙,離開前,她向盧滔表達了深深的謝意。
“叔叔,我們可以當志愿者嗎?”由患者自發(fā)組成的志愿者團隊是方艙里一道特殊的風景線,小學生俊?。ɑ┖桶职謰寢屧诜脚摻邮苤委?,俊俊活潑懂事,也渴望加入志愿者團隊。
“當然可以!”得到盧滔肯定的回答后,俊俊一家做好防護,并在衣服上貼上紅色的志愿者標識,每次發(fā)飯,爸爸媽媽在前面推車,俊俊就從車上拿飯遞給患者。俊俊覺得,這是一段特別的經歷,他在黨旗下,表達了自己對浙江省援滬醫(yī)療隊的敬意,“很感謝浙江省援滬醫(yī)療隊對我們的幫助,我一定好好學習,長大了也要幫助別人?!北R滔也與這個有愛的家庭互留了聯系方式,期待疫散再聚。
在方艙里,盧滔還遇到了自己的研究生導師——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邵逸夫醫(yī)院感染病學科帶頭人俞云松,以及同門師姐,大家常常探討診療方案;回到酒店,盧滔還會和衢州市人民醫(yī)院感染科主任彭春仙通話,溝通兩邊的患者情況。
“爸爸雖然很少陪伴我,但他醫(yī)治了一個又一個生命?!笨粗鴥鹤訉懴碌男≡?,盧滔既驕傲又心疼,也意識到有好久沒和孩子聯系了,“希望早日回家,好好補償他們?!?
“回去好好居家觀察,注意防護!”4月12日,盧滔與隊友們懷著激動的心情,護送轄區(qū)首批176名康復者坐上返程大巴。連日來的奮斗迎來了收獲,也將他們的疲憊掃去了大半。當天,42名衢州市援滬醫(yī)療隊隊員在疫情一線寫下了入黨申請書。
“注意防護!我們所有人都要安全回家!”
4月7日,衢州市200名支援嘉興的醫(yī)護人員,在衢州市援滬核酸采樣醫(yī)療隊領隊、衢州市人民醫(yī)院紀委書記曹敏的帶領下,連夜轉戰(zhàn)上海。
“接到援滬指令當天,省衛(wèi)健委專家就連夜組織我們再次培訓防護服穿脫、酒店駐地管理、車輛消殺、采樣‘六要七嚴禁’,將感控落到實處,確保萬無一失?!贬橹菔腥嗣襻t(yī)院消化內科護士長舒俊英是團隊的“大管家”,整理、分發(fā)物資、分派任務、做好后勤保障,她盡心盡力。
“清晨6點從嘉興前往上海,結束任務返回嘉興已是晚上6點多,每天坐大巴往返約4小時路程?!贬橹菔腥嗣襻t(yī)院護士張雪麗說,在浙江省衛(wèi)健委的統(tǒng)一安排下,他們往返于嘉興與上海之間。
最近,上海的天氣陰晴不定,或艷陽高照,或疾風驟雨,全副武裝的醫(yī)護人員連續(xù)奮戰(zhàn)五六個小時后,面屏下,是一張張布滿勒痕的臉;手套下,是一雙雙發(fā)白起皺的手……“每天我們至少有10多個小時不吃、不喝、不拉,穿上紙尿褲是工作常態(tài)?!睆堁愑浀茫嵌螘r間最高溫度有34℃,很多隊員都出現了中暑的癥狀,卻沒有人叫苦喊累。
在上海長寧區(qū)武夷路悅達花苑小區(qū),9名業(yè)主自發(fā)組成志愿者團隊,在小區(qū)內消殺。“志愿者很熱情,幫忙指路、維持秩序、掃碼登記,大家配合很默契?!睆堁愓f,有一位50多歲的大叔,平時愛攝影,精心記錄下了他們的采樣工作。鏡頭里,醫(yī)護人員與當地志愿者相互作揖,表達謝意。
“注意防護!我們要安全回家!”除了核酸采樣外,張雪麗還跟隨領隊到各個點位巡查,確保隊員們防護到位、操作規(guī)范?!鞍踩侵刂兄兀膊辄c位近的只需要走五六分鐘,遠的騎車要一個多小時。人生地不熟,我們就拿著手機找地點?!?張雪麗說,有時搭上了一輛三輪“敞篷車”,他們能開心好一會兒。
休息的時候,張雪麗也會想起家里的兩個孩子,不知道他們吃的好不好,有沒有想她,一歲多的小兒子生病有沒有好些……“忙起來真的顧不上聯系他們,等我空下來,他們可能已經休息了。”張雪麗說,4月8日和家里視頻,小兒子以為她就在門外,哭著開門喊媽媽,她心疼得說不出話,趕緊掛斷了視頻,“我很想盡快回去抱抱孩子們,我相信,在所有人的努力下,一定可以早日戰(zhàn)勝疫情?!?
“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嚴把院感防控關,絕對不能突破底線,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帶回去。”作為領隊,曹敏喊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:“做好防護!防感染!”到上海的第一天,她就把嗓子喊啞了。為了進一步做好防控工作,曹敏制定了一系列外出采樣規(guī)范要求與駐地酒店閉環(huán)管理制度,以有力舉措確保監(jiān)督不掉線,同時還要做好隊員的關心、關愛和心理疏導工作。
據悉,在衢州市援滬核酸采樣醫(yī)療隊全體隊員的努力下,每日的采樣量可達3萬多人?!耙咔橹?,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責任,作為醫(yī)務工作者敬畏生命、救死扶傷,義無反顧地沖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,正是我們應有的責任與擔當?!迸牡募毠?jié)不勝枚舉,一句感謝勝過千言萬語,曹敏說,大家的付出也得到了上海市民的認可,有退伍軍人的鞠躬致敬與道謝,也有志愿者用心制作的視頻,“愿疫情早日散去,所有美好接踵而至!”